欺負外省勢力的壁壘:天道盟
1984年,竹聯幫因江南案陷入巨大危機,政府進行了名為「一清專案」的全面掃黑運動,許多幫派人物因此被捕入獄,這導致本地角頭開始對竹聯幫不滿,特別是對其成員的囂張態度更是忍無可忍。關鍵時刻,台灣政壇重要人物,前總統陳水扁涉入其中的蓬萊島雜誌事件而入獄,他會見了地方角頭羅福助,提議組建一個新的勢力以對抗竹聯幫。
1986年,由羅福助號召,包括高雄的楊登魁、基隆的吳桐潭、三重的蕭澤宏、中和的李博熙、彰化的謝通運及新竹的林敏德共組天道盟,1987年出獄後,天道盟很快在全台設立多個分會,其中包括太陽會、濟公會、孔雀會、不倒會、敏德會及鴨霸會,羅福助成為這個新興勢力的首位盟主。
無間道的較量:天道盟的內外鬥爭
隨著本地勢力的壯大,天道盟很快意圖擴大影響力。1989年,羅福助派人前往日本名門幫派山口組學習經營策略。天道盟亦在日本經歷了槍火洗禮事件,使其成員被迫成長為更為兇悍的打手。
1991年,天道盟和竹聯幫圍繞夜市攤位發生了一系列衝突,最終導致天道盟成員遭遇竹聯幫攻擊,其中一名成員被殘酷地燒死。這場爭奪戰揭示了天道盟與外部勢力的緊張對峙,是武力滲透與地域權力的較量。
逐漸成熟的天道盟迅速反應,拘謹成員接受軍事化訓練,為日後的多次事件奠定了打擊本領。1994年竹聯幫成員於台北夜店埋伏伏擊,讓天道盟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,這引發了社會對勢力幫派惡鬥的恐懼。
為正義還是迷失?
天道盟的成立初衷是為了維護地方治安和抵抗外來勢力,但隨著時間的流逝,許多幫派逐漸陷入犯罪的泥淖。這讓人們不禁懷疑:究竟是行俠仗義,還是同流合污?經年累積的江湖故事,帶有無法言說的複雜層面。